工艺流程说明 1、格栅去除污水中8mm以上固体物,栅隙为8mm,保证后续处理装置稳定运行。 2、污水经去除8mm以上固体物后进入调节池,调节对污水的水质、水量进行调节,调节池中设潜水排污泵,对污水进行提升。 3、生化处理部份采用A/O处理工艺,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处理工艺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方案,该方案有较高的**污染物的去除率,不仅能有效降除BOD5,而且能有效去除氨氮。 4、采用缺-好氧选择池,在缺氧条件下**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酸化,同时该缺-好氧选择池可根据季节性工艺运行需要控制氧量供给,使该池可作为缺氧池,亦可作为好氧池,从而达灵活操作控制,且保证处理效果满足处理要求。 5、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控制各阶段曝气量使池内保持高的溶解氧和优良的生物菌群与**污染物接触反应环境,为**污染物的降除,创造了适应环境,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填料上的各类生物菌群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得到去除。 6、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作为二沉池,该池主要为澄清接触氧化池出水中含有的脱落生物菌群和其他一些不溶性物质,为此沉淀池的设计采用合理的设计参数,从而提高了澄清效果。上清液水质达标,直接排放。沉淀污泥一部分回流入缺-好氧选择池,一部分进入污泥池。 7、二沉池出水进入中间水池,并在该池投加消毒剂,杀灭细菌。同时在该池内设置过滤提升泵,由泵提升进入过滤器,进一步截留去除残留悬浮物。当过滤器内的压差大于0.05Mpa时,启用反冲水泵,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恢复过滤器的过滤能力。 8、过滤器出水进入到回用水池,由回用泵提升出水进行回用。 9、污泥池提供一定容积容纳剩余污泥,池中设置曝气搅拌系统,对污泥进行好氧消化,大大减少污泥体积,上清液回流入调节池,进行再处理,防止二次污染产生。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它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因具有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自流入细格栅池,去除大颗粒可沉固体及水中悬浮物后流入调节池。调节池出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在生物接触氧化池池内填充软填料,曝气废水流经填料层,使填料表面长满生物膜,增加微动力即小型鼓风机鼓风,使污水在有氧条件下与生物膜充分接触,污水中的微生物将污水中残留的**物逐步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同时控制溶解氧水平,保证污水中氨态氮由硝化细菌转化成为硝态氮。出水经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导入过滤池,内填充硬填料石英砂,对沉淀池出水进一步吸附、沉淀处理,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后污水流入消毒池用二氧化氯消毒出水达标外排。 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不易破坏周围小区景观等特点,同时地埋式污水装置亦能将噪声和臭气对住小区居民的影响减轻到低。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施加了微动力,改变污水处理装置供氧不足、生物活性不够的状态,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经过微动力曝气池,COD的去除率可达65.0%~85.0%,BOD5的去除率可达75.0%~90.0%;同时对氨氮和磷的去除率有很大的提高。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构筑物模块化,有利于今后的扩建。微动力曝气池单元为模块结构,可较好满足小区污水处理站(厂)分期建设的要求。 ●用途及简介 溶气气浮技术近年来广泛用于给排水及废水处理中,它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难以沉淀的轻浮絮体。经加药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气浮机的混合区,与释放后的溶气水混合接触,使絮体粘附在细微气泡上,然后进入气浮区,絮凝体在气浮力的作用下向水面形成浮渣,下层的清水经集水器流至清水后,一部分回流作溶气水使用,剩余清水通过溢流口流出。气浮池水面上的浮渣聚集到一定厚度以后,由刮沫机刮入浮渣槽排出,适用于化工、食品、毛纺、屠宰、酿造、选矿、洗涤等工业废水的处理。 适用范围:造纸废水处理及纤维回收;印染废水处理;电镀等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含油废水处理;制革废水处理;化工废水处理;油漆废水处理;食品废水处理;酸洗磷化废水处理;生物处理的泥、水的分离;低温低浊度地面水处理;市政污水、化学工业、饮料工业、炼油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屠宰工业,乳品工业等,涉及悬浮物分离、油 油水分离及净化、混凝反应絮体分离,活性污泥分离方面的应用 ●性能特点 1、 系统采用集成化组合方式,有效减少空间,占地小,能耗低,安装运输方便。 2、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管理简单。 3、溶气效率高,处理效果稳定,根据需要,可调整溶气压力和溶气水回流比。 4、按不同的水质及工艺要求,可担供单溶气装置或双溶气装置。 5、采用释放器,提高溶气水的利用效率、同时保证气浮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6、 采用低噪音压缩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噪音问题。.